赓续城市文脉 建设活力古城

  揭阳素有“海滨邹鲁”“千年古邑”的美誉,文化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揭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,着眼文脉保护、文化赋能, 在彰显古城历史底蕴的同时,焕发古城现代化活力,推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。

  图片

  揭阳玉文化产业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,有着“天下美石、阳美成器”“缅甸玉、揭阳工”的美誉。在阳美玉都老蒋玉雕艺术工作室,福建人黄庆涛正在这里学习玉雕技艺。

  图片

  老蒋玉雕艺术工作厂长 黄庆涛之前是做摆件的,在四会那边,机缘巧合,看到黄老师的作品,然后被吸引过来,从2017年一待就待到现在,感觉揭阳这个市场跟人文还有学习的气氛都很好,揭阳确实是一个好地方。


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揭阳阳美翡翠玉雕吸收了古今玉雕精华,融合了潮汕传统木雕、石雕、潮绣、陶塑等精雕细琢的工艺特色,形成了“奇、巧、精、特”的玉雕风格。

  图片

  老蒋玉雕艺术工作室负责人、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 黄晓蓬

  创新是在于你对这个材料的理解,可以这么说,就是跟石头对话,它原本自己想表达什么内容,你要自己去输出来,给外面的玉雕师看到我们揭阳的工艺体现出来的就是不一样。


 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揭阳玉雕技艺不断传承创新,玉雕人才薪火相传,玉文化产业逐渐壮大,目前已形成了集玉石毛料拍卖,玉器设计、加工、贸易到博览、鉴赏、旅游观光、会展于一体的产业链,连续举办了20届玉文化节。

  图片

  图片

  图片

  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 夏怀书

  2002年举办首届玉文化节之后,我们揭阳的玉文化走向了全国,我们的知名度通过玉文化节这个载体响遍了全国的珠宝行业。


  如今,揭阳玉都的玉器商户已有5000多家,从事设计和雕刻的工作室500多家,从业人数高达8万人,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高档、最大型、最集中的翡翠生产、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,产自阳美的翡翠玉器占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市场的90%以上。

  图片

  记者 关爽:揭阳玉文化历史悠久,几代人用代代传承的诚信、团结、开放、创新等美德,雕琢出亚洲玉都、中国玉都的盛名,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,沉淀了深厚的玉文化底蕴。


  为彰显亚洲玉都、中国玉都效应,近年来,揭阳全力推动玉文化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,将玉文化产业作为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、滨海新城和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柱,通过加强招商引资,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努力将玉都打造成为购物、商务旅游示范区、全国著名的购物主题景区。

  图片

  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 夏怀书

  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要有悠久的历史的建筑物,历史的痕迹,还有历史文化的底蕴,揭阳玉雕也是我们这里一个历史的见证,为我们古城的文化挖掘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源,也会支持我们的古城更好的发展。


  文化赋能,增添了古城的活力和魅力。揭阳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“双轮齐驱”,利用玉文化、国画艺术等金字招牌,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活力古城的建设之中,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古城风貌微更新、新业态植入和水系修复,加快岭南书院、古城青年文化创意产业中心、玉文化旅游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,在彰显古城历史底蕴的同时,焕发古城现代化活力。

  图片

  揭阳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 林晓冬第一个就是抓好总体的保护规划的工作,第二个我们要给它传承下来,第三个我们是必须在当代我们如期利用的这些沉淀千年的文化,如何去给它激发起来,给它利用起来,也是在满足于我们做好宜居、宜业、宜游这三大课题。



相关附件: